在行测题目中设置了一拖五的朴素逻辑之后,大家对它可谓又爱又恨,尽管正确率会比较高,但是有过做题经验的小伙伴也知道考试过程中时间的重要性,按照我们对于逻辑分值大概的估计,时间与分值二者之间并不成比例,所以如何在把握正确率的同时提高做题的速度呢?在这里分享一下兴政教育专家的经验供大家参考:
第一步:分析材料,找突破口。一般而言,这类题目比较好判定,基本不需要问法,看形式就能够知道这道题是朴素逻辑的问题,然后特别重要的,在看材料的过程中,要依据它的核心思维——突破口法进行分析。主要包括两个维度:确定项和关联项。一方面,确定项更多的指对某一主体具有属性的肯(否)定的判定,例如‘甲(不)来自A国家’;另一方面,关联项更多的指出现次数多、关联性强的选项,这种方法如何应用呢?请看下面的例题:
【例题1】大学毕业的张、王、李、赵4人应聘到了同一家大型公司,每人负责一项工作,其中一人做行政管理,一人做销售,一人做研发,另一人做安保。
已知:
①张不做行政管理,也不做安保;
②王不做行政管理,也不做研发;
③如果张没有做研发,那么赵也没有做行政管理;
④李不做行政管理,也不做安保;
⑤赵不做研发,也不做安保。
由此可以推出
A.张做销售,李做研发 B.赵做研发,李做销售
C.李做销售,张做研发 D.李做研发,赵做安保
【答案】C。解析:本题为朴素逻辑的问题,先找突破口,各项都是确定项,来找出现次数多的关联项,行政管理和安保出现的次数较多,结合①②④句可以,做行政管理的是赵,再结合③句,利用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(否后否前),可知张做研发,排除A、B、D项,可确定C为正确选项。
对于这一类型的题目,找到突破口后可谓秒秒钟就解决了!
第二步:排除法。排除法绝对是个通用版的神技,很多类型的题目都有它的出现,朴素逻辑也不例外。将题目的内容与选项比较,排除不符合选项,也许这道题就这么愉快的做完了。目前而言,在以往的朴素逻辑中,第一道题都是用的这种方法,怎么用呢?
【例题2】某办公室有王莉、李明和丁勇3名工作人员,本周有分别涉及网络、财务、管理、人事和教育的5项工作需要他们完成。
关于任务安排,需要满足下列条件:
①每人均需至少完成其中的一项工作,一项工作只能由一人完成;
②人事和管理工作都不是由王莉完成的;
③如果人事工作由丁勇完成,那么财务工作由李明完成;
④完成教育工作的人至少还需完成一项其他工作。
到了周末,3人顺利地完成了上述5项工作。
以下哪项的工作安排符合上述条件()
A.王莉:管理、网络;李明:教育、人事;丁勇:财务
B.王莉:教育、财务;李明:人事、管理;丁勇:网络
C.王莉:网络;李明:人事、管理、财务;丁勇:教育
D.王莉:网络;李明:教育、管理;丁勇:人事、财务
【答案】B。解析:由②可知,王莉不完成管理,排除A项;由③句可知,当丁勇完成人事,李明完成财务,D项不符合,排除;由④可知C项错误,排除,这道题确定B项为正确答案。
第三步:假设法。这种方法算是最后的绝招,虽然可能速度会慢一点,但是正确率极高。假设突破口项为真(假),依据题干推理,如果推理过程符合题干内容,则假设正确,反正假设错误,即突破口项为假(真),再进行推理即可得到正确答案:
【例题3】某学院在开学之初,利用4天时间开设了哲学、逻辑、数学、统计、宗教、历史和艺术7门课程让学生试听。每天上午、下午各一门。除一门课程可以开设两次之外,其他课程均不重复。这4天的课程设置还须满足以下条件:
(1)艺术课程至少有一次安排在第3天;
(2)数学课程只能安排在逻辑课程的次日;
(3)第1天或第2天中至少有一天安排统计课程;
(4)哲学课程与数学课程或艺术课程安排在同一天;
(5)开设两次的课程不能安排在同一天,也不能安排在第3天,其中一次要安排在第4天。
逻辑课程不能排在第几天()
A.第1天 B.第2天
C.第3天 D.第4天
【答案】B。解析:假设逻辑安排在第二天,依据(2)可知数学在第三天,再结合(1)可知第三天为数学和艺术,由(2(5))可以数学、艺术不可能安排两次,结合(4)哲学无法安排,即与题干内容矛盾,则逻辑不能出现在第2天,因此B项为正确项。